【日本廠商來訪】薄膜關鍵技術生產苦茶油到永續航空燃油(SAF)的機遇:日本2家全球知名大型工程公司在台灣的負責人來校探討SAF的原料與生產技術

【日本廠商來訪】薄膜關鍵技術生產苦茶油到永續航空燃油(SAF)的機遇:日本2家全球知名大型工程公司在台灣的負責人來校探討SAF的原料與生產技術

中原大學鍾財王講座教授的薄膜植物油分離純化專利技術生產食用油產品(大梵天公司苦茶油)於2020年獲得比利時布魯塞爾MONDE SELECTION 「世界食品品質鑑賞大獎最高等級金牌獎」,同時也獲荷蘭A A TASTE AWARD「亞太無添加美食獎/風味最高等級三星獎」。但這個技術開發的初衷是與中國石油公司十幾年前在印尼加里曼丹大面積種植麻瘋樹(Jatropha)擬生產生質柴油原料的植物油生產燃料關鍵前處理技術,當時這是一個典型SDG-7項目。其後生質材油政策在台灣大轉彎,又發生糧油生產問題的社會事件,變成了全球少見以薄膜物理脫膠精煉糧油生產技術,且糧油產品屢獲國際獎項肯定。

航空業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至3%。隨著氣候變遷議題的日益嚴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其他主要機構正努力推動航空業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近年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的需求逐年增加,若要達成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產業還有約莫3.25億噸的SAF需求缺口,且單是建置相應的SAF煉油廠,便需要約1兆歐元的資本支出。而薄膜前處理關鍵技術,在SAF製程中,有效移除植物油原料的膠、蠟、磷脂等,可增加觸媒壽命及提高產率,又是一個新的機遇。近一年來台灣中油公司前董事長朱少華傑出校友帶領台灣及日本大型工程公司(JFE及Chodai)陸續到中原大學與鍾財王講座諮詢SAF的原料生產及植物油前處理關鍵技術。

台灣中國石油公司當年合作的印尼麻瘋樹籽油生產燃油計畫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