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https://www.istockphoto.com/
「他為什麼一下靠近我,一下又疏遠我,是我做錯了嗎⋯⋯」
「我真的好喜歡他!可是我總是摸不透他的想法,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跟他在一起? 是不是我不夠好他才不喜歡我的?」
「我知道他這樣不好⋯⋯可是他說他會改,他也道歉了,可能之後真的會不一樣⋯⋯」
「我的生活只有他懂我,也只有我懂他,我們之間是如此的特別,我們怎麼能離開彼此!」
你曾出現類似的心情嗎?
對方的若即若離讓你捉摸不定,好焦慮、好不安,
你的心力總在對方身上,卻又得不到對方在關係中明確的表示,
面對關係總是不知怎麼做才好,開始懷疑自己、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會不會是我做得不夠?漸漸地,好像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了,甚至不相信自己值得在關係中被好好對待。
如果這樣的心情是你曾經歷的、熟悉的,我們一步步來檢視看看,在關係的你有沒有出現被PUA的狀況。
【你有聽過PUA嗎?PUA是什麼?】
PUA原名稱指的是「搭訕藝術家」(Pick-Up Artist),由一群人透過共通的劇本、策略與技巧,對異性進行搭訕與追求,並藉由貶低對方、態度忽冷忽熱、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等心理操控手段,讓受害者遠離原有的支持系統、離不開加害者、產生自我懷疑,錯失求助機會,進而能從受害者身上汲取好處。
【一起辨識看看,常見的PUA手段有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 引起好奇
對方會幫自己打造「完美的虛假人設」,藉由吹噓自己的個人特徵、成就、財產、能力等,特意表現出地位崇高、有能力的個人形象來吸引你注意,激起你好奇心,並藉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 曖昧陷阱
在雙方越發頻繁的交流中,對方會刻意提供你情緒價值,提升在你心中的重要性。當你已表現出對對方的信任與好感時,他可能會開始誘導你向自己表白,但他卻不會主動承認或明確你們之間的關係。 - 假哭假訴
對方會刻意揭露自身弱點,例如:過去與異性相處的負面經驗、自身缺陷導致的不自信等,激發你的同理心,讓你在相處過程產生「自己是特別的人」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是獨特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對方刻意營造的錯覺,創造這個錯覺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放下戒心。 - 暴力掌控
相處時,對方會出現言語或行動的虐待,包括辱罵、脅迫、詆毀、冷暴力、社交孤立、經濟控制,甚至演變為肢體暴力、性暴力等,漸進的掌控關係中的你。 - 無形操控
等親密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對方想在親密關係中握有權力,而開始表現得忽冷忽熱、若即若離,讓你下意識想盡方法討好對方,關係中的你逐漸表現出卑微、自我懷疑、低自我價值感等狀況,甚至沉淪在挫敗的感情中無法自拔。
【你有容易被PUA的特質嗎?】
如果上述PUA的手段符合你的經歷,讓我們接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容易被PUA的特質,而容易陷入這樣的關係之中。
- 習慣討好
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既渴望人際親密關係卻又對關係有相當的不安全感,導致個人將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出現迎合、討好、害怕衝突、壓抑表達的狀況,模糊了人我間的界線。
雖然本意是為了維持人際親密關係而壓抑表達,卻反而對人際親密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 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與感受
東方文化強調集體主義與謙卑忍讓,若個人無法達成權威者的要求,就會產生罪惡感或羞恥感。為了避免拒絕後的負面結果,個人容易勉強自己去滿足來自權威的要求,不僅行事變得畏縮,甚至產生自我否定。
不知道你是否又類似的經歷?與同儕的友誼關係讓你感到歸屬,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意見跟其他人不同,就會感到壓力,這是一種從眾的壓力,會讓我們出現困難拒絕、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狀況。
此外,如果過度高估拒絕對他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例如:約會發生不合意的性行為、遭受剝削或權勢性交的傷害、受同儕慫恿使用有害物質等。 - 經常自我懷疑
由於處於低自尊、低自信、低價值感的狀態,你會不太相信自己的感受和直覺,常常質疑自己是否正確,需要向外尋求意見或建議,容易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想法,並將別人的情緒或問題歸咎於自己,認為自己須為此負責。 - 依附型態
偏向焦慮依附者通常對他人抱持正向意象,但自我意象卻是負向的,導致上述狀況的發生。焦慮依附者可能會出現以下想法: 「是我不夠好,有人喜歡我我就該偷笑了」、 「我要更優秀才能配得上麼優秀的他」、 「為了不讓他失望,他對我提出的要求讓我再為難,我都會盡力去做」。
【如何脫離 PUA?】
如果從上面的步驟看下來,你發現自己正在被PUA,我想這個感覺一定很不好受,或許也會有些掙扎,不知道自己如果真的離開這段關係,是可以的嗎?會不會有風險?
接著,我們看看,要逃離有毒的關係,可以怎麼做。
- 辨識自己是否正遭受 PUA
- PUA 的警訊包含但不限於:攻擊性語言:冒犯的言語、貶低、辱罵、羞辱、恐嚇等。
- 過度掌控:社交孤立、經濟控制、監控社交媒體、限制行動、以自殺要脅等。
- 肢體暴力:以手勢或武器表達傷害的意圖,或造成實際傷害。
- 性暴力/性控制:違背對方意願進行性行為或性接觸、拒絕使用保險套/避孕藥、強迫墮胎等。
- 認識自己的權利並堅守界線
也許你很常會覺得「我沒關係」就讓自己維持在不舒服的位置,你可以嘗試肯定自己的感受、認知到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為自己的權力發聲不需要道歉。如果對方讓你感覺不舒服,請堅定並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堅守健康溝通的界線。我們無法為他人的情緒負責,將自身的安全放於首位,保護自己遠離操控。 - 尋求支持和幫助:當你感到困惑、無助時,請記得向身邊有效的支持系統求助,遭遇不舒服的經歷不是你的錯,更無須感到羞恥。正視自己的需求,勇敢求助!求助管道包含警政系統(如:110、113)、民間單位(如:勵馨基金會),也可以尋求中原諮商中心的心理諮商等服務,讓自己在過程中得到多面向的支持與幫助,別自己孤軍奮戰!(諮商中心申請路徑:登入itouch>點選左側學務處>點選心理諮商預約)
- 即刻離開威脅:即便要離開關係是不容易的,我們可能對求助的後果有許多顧慮,會擔心受到對方的報復,而低估持續在關係中的危險性與嚴重性。然而,要離開不健康的親密關係才能杜絕暴力的延續,避免自己繼續受到 PUA 的摧殘。
【你是否也會好奇,為何有人會想 PUA 別人?】
- 過往經驗與社群極端言論
曾被異性拒絕因而對異性有敵意
藉由貶低異性,宣洩對異性的憤怒
過度暴露於社群的仇恨言論中,導致對異性出現極端的刻板印象 - 僵化的思考與信念
以過度僵化的方式看待社會與性別
認為性別特質只有傳統的一種標準,不符合這種標準就是異類、失敗者(如:男性就該陽剛、有男子氣概,女性就該陰柔、凸顯女性特質)
當不被擇偶市場選擇,會透過貶低/物化/標籤異性等方式展現權力及維護自尊,使對方成為自己的附屬品
過度強調外貌與社經地位的價值,又會認為自己是這種信念的受害者而心生怨懟 - 病理化因素
表演型人格
常以自我為中心,非常著重自己的外表,時常誇張地表現出自己强烈的情緒,像一個表演者,情緒轉變很快,亦時常渴望新事物及刺激。
邊緣型人格
自我價值低,時常有空虛感,很需要跟別人建立關係,但往往不能維持。他們難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自毀傾向。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想報名 PUA 課程,先等等!】
如果你的社群網站開始跳出許多戀愛課程的介紹,或你正發現自己的朋友正涉入其中,別急著報名!我們可以先按下暫停鍵,看看在這些課程的宣傳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PUA 課程宣傳對象主要是男性,宣稱可以透過搭訕劇本與練習提升自信心、增進社交技巧、接觸女性並獲得性經驗。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與適合的人際互動模式,制式化的 PUA 套路真的能讓人獲得自己理想的親密關係嗎?許多搭訕過程甚至會違反法律、造成女性反感與困擾,在報名前可以多思考以下面向:
現實中的女性喜歡怎麼樣的相處方式?真的如 PUA 課程推廣所說的一樣嗎?
你對親密關係的需要是什麼?這樣的課程真的可以讓我朝理想目標前進嗎?可以幫助你滿足在關係中的需求嗎?有沒有其他更合適的方式?
也邀請你可以思考看看,傳統、主流的父權文化在自己身上造成了什麼影響,我是否不允許自己做自己?
參考資料:
1. 陳姵如(2022)。交友軟體使用者之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2. 陳柏雅、郭家伶、林育柔、黃政昌(2023)。 「拒絕困難者」心理評估的內涵與方式之探討。諮商與輔導, (448),11-17+44。
3. 吳旻珊. (2020). PUA意思是什麼?是情緒勒索嗎?常見5種PUA行為,5招自救斷開有毒關係!. 樂享生活.https://www.edh.tw/lohas/article/31573
4. 情緒勒索|你是否深陷被PUA的有毒關係?如何避免受PUA情勒?. (2023). Just a Moment. https://www.jamwellness.io/2023/05/20/%E6%83%85%E7%B7%92%E5%8B%92%E7%B4%A2%EF%BD%9C%E4%BD%A0%E6%98%AF%E5%90%A6%E6%B7%B1%E9%99%B7%E8%A2%ABpua%E7%9A%84%E6%9C%89%E6%AF%92%E9%97%9C%E4%BF%82%EF%BC%9F%E5%A6%82%E4%BD%95%E9%81%BF%E5%85%8D/
5. 黄美彰. 精神健康教育資料:人格障礙.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4_chi.asp
6. Rüdiger, S., & Dayter, D. (2020). Manbragging online: Self-praise on pick-up artists’ forum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61, 16-27.
7. Laskovtsov, A. (2020). Navigating the Manosphere: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cel Movements’ Attitudes of Sexual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Publication Number 27958127) [M.S., 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United States — Kentucky. https://www.proquest.com/dissertations-theses/navigating-manosphere-examination-incel-movements/docview/2435511923/se-2?accountid=8094 http://pqdd.sinica.edu.tw/twdaoapp/servlet/advanced?query=27958127
8. Cortezzo, T. (2023). Do Words Matter? The Effects of an Emotional and Verbal Abuse Prevention Training (Publication Number 30813110) [M.A.,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United States — California. https://www.proquest.com/dissertations-theses/do-words-matter-effects-emotional-verbal-abuse/docview/3020813213/se-2?accountid=8094 http://pqdd.sinica.edu.tw/twdaoapp/servlet/advanced?query=30813110
9. Negrete, R. E. (2024).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Latino Men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and Verbal Abuse (Publication Number 30817694) [Psy.D., The Chicago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United States — Illinois. https://www.proquest.com/dissertations-theses/intimate-partner-violence-latino-men-their/docview/2922768993/se-2?accountid=8094 http://pqdd.sinica.edu.tw/twdaoapp/servlet/advanced?query=30817694
10. Ribeiro, M. H., Blackburn, J., Bradlyn, B., De Cristofaro, E., Stringhini, G., Long, S., Greenberg, S., & Zannettou, S. (2020). From Pick-Up Artists to Incels: A data-driven sketch of the manosphere. arXiv preprint arXiv:2001.07600.
11. King, A. S. (2018). Feminism’s flip sid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ickup artist. Sexuality & Culture, 22(1), 29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