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的地景-家的生活場
設計者
吳昱其
指導老師
陳宣誠
基地
台南白河 竹仔門
作品介紹
小時候住在竹子門這個生活場域裡,我所熟悉的是我跟著阿公去到竹林裡割竹筍到稻田田埂旁嬉戲,我與土地之間的距離是貼近。農村是一個貼近土地的生活場,從私密到公共是由一層一層的構築不斷定義出來的,是連續性的生活場,在這樣的生活裏頭我認為家,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範圍。
農村的變化是梯形的變化,民40年三七五減租後至今正式進入世代交替,農業時代的農人們看待做農做田不是做工而是一種天職,對待土地的方式總是放不開交給年輕人做其他使用,但這幾年這批農人已接近80歲,土地開始釋放出來給年輕人。這樣的一塊土地該如何帶入新的產業經營進行轉型。現今觀光業及農村再生計畫,總是要求個別提出特殊性,但我們卻忘記了農村的美不是這些特殊性短暫的產業,而是農村基底的美及日常的美。現在正是時候讓我們這群後鄉下人回歸土地。
基地位於台南白河竹子門,藉由訪談及田野調查閱讀農村的地景,農村是一個由農業時代及工業時代所形成的地景,當農村面臨產業的轉型及生活型罐的改變,該如何藉由原有的界定方式及地景關係重新定義外來者與家之間的領域關係。